Monday 16 April 2012

Sunshine is always with you - Apr 2012

人生的自我應驗預言 


當讀者們看到這次文章的題目時,可能會有一些好奇,懷疑文章內容會否汲及一些神話或者末日預言。但是那些話題離我們太遠了,讓我向你們介紹一個比較貼身的預言,就是自我應驗預言 (Self-fulfilling prophecies) 。其基本定義就是一個人的期望跟假設,會影響其最終行動。換句話說,當一個人有某種刻版的信念時,這個人就會創造一個事實來證實他的信念,也就會付諸行動令其實現,所以自我應驗預言對我們本身很有影響。當你對一件事有著很強的自我應驗預言想去得到成功,或者做一些事情,你覺得那預言會怎樣去影響你?想清楚了解其影響就請細閱以下研究。

在1968年有兩位心理學家 Rosenthal 和 Jacobson 在一間學校裡做了一個自我應驗預言的研究,目的是測試老師對小孩學習的狀況。這項研究裡,小孩被隨機揀選分成兩組,一組學生被命名為 bloomers ,而另一組學生則被命名為 non-bloomers 。老師們被告知這群學生裡,只有20名擁有優秀的資質與學習能力,而這項測驗,可以準確的指出哪位學生擁有這優越特質。雖然這兩組隨機揀選的學生沒有任何實質差別,但老師們都很快對他們產生了刻版印象,認為 bloomers 比 non-bloomers 更有好奇心、更有上進心、以及更快樂。結果兩組學生的成績也跟老師所預期的一樣, bloomers 的成績永遠都比較好。這種是比馬龍效應 (Pygmalion Effect) ,是自我應驗預言的一種。比馬龍效應是指當老師「以為」他的學生是資優學生的時候,他們便會教得更加起勁,結果他們的成績自然會變得更好,所以這實在是與學生的資質無關。

事實證明,人雖然能力有限,但因為有自我應驗預言,即使小孩的資質並無什麼分別,他們的能力也可被改變。人生並非注定,最重要是你怎樣去改變對自己的看法。從前你對自己沒有期望,覺得沒有將來,從今天開始你要改變自己的期望力爭上游。因為你的人生自我應驗預言,一定會影響到你怎樣付諸行動,從今天開始讓自己有一個美好人生的期望,人生總有希望,積極地活下去吧!

Photo: elong.com

Woody Yip

Reference:
Rosenthal, R., & Jacobson, L. (1968). Pygmalion in the classroom: Teacher expectations and student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. New York: Holt, Rinehart & Winston.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